行為與基因實驗室 (PsyLab)


        大腦功能失調可以表現成各式各樣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焦慮、憂鬱、躁症、老人癡呆症、自閉症等。這些疾病雖然都有某種程度的遺傳性,相同診斷的患者對藥物的療效與副作用卻有很大的差異。過去十年中,我們用精神醫學的方法評估人類的思考內容、邏輯、情緒、認知、行為以及對精神藥物的反應,以分子技術分析患者的DNA,進行精神分裂症與情感性疾病的分子病理與藥物基因體研究。我們發現:() tryptophan hydroxylasePICK1基因的變異會影響精神分裂症的發生(Schizophr Res 2001;49:59-63, NeuroReport 2004;15:1965-7)() Serotonin-6受體基因與抗精神症藥物對精神分裂症的療效有關(NeuroReport 1999;10:1231-3)()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受體基因上的二個核甘酸缺損會影響人的躁鬱症易感性(Neurosci Lett 2004;355:69-72)() Serotonin-1A受體基因的多型性會影響抗憂鬱劑對憂鬱症的療效(Pharmacogenomics J 2006;6:27-33)()憂鬱症與精神分裂症都與BDNF基因上的一個功能性多型性有關聯(Neurobiol Aging 2006; Neurosci Lett 2003;349:206-8)。這些發現經其他國家的研究團隊重覆驗證而凸顯其意義。

        為了深入探討精神疾病的生物學病理,我們建立各種評估老鼠行為的方法,並發展儀器使行為測量更標準化與快速,其中已有三項儀器獲得美國專利:()用來做強迫游泳試驗(forced swimming test)的動物動態量測系統及方法(US 6,799,535 B2)()用來做尾部懸吊試驗的Tail suspension test apparatus(US 6,955,139 B2)()評估動物興致的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interest of a tested animal(發證中)。我們正在利用這些方法與設備,從事以下的研究:()ENU基因突變鼠篩檢有類似精神疾病行為的小鼠,以建立可遺傳的精神疾病動物模式,並藉此找出其致病基因,()結合量化遺傳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遺傳統計方法,尋找與抗憂鬱劑療效有關的染色體位置,()結合基因表現晶片的技術與抗精神病藥物引發遲發性不自主運動的動物模式,探索遲發性不自主運動的分子機轉,()結合神經解剖、免疫組織染色、及基因定量的技術,測試藥理機轉不同卻有改善精神行為功效的藥物。當我們的研究成果出現有力的臨床意義時,這個以精神科醫師為主要成員的團隊,將有足夠的能力與資源,把我們的基礎研究延伸到臨床試驗,以期達到臨床應用的目的。



回到 PsyLab雜記

回到 PsyLab首頁

2006/09/30 10:56 下午